文化、资本与加密货币

8/28/2025, 9:24:10 AM
中级
宏观
本文分析了互联网如何突破地域限制,让创作者能够面向全球受众,并深入探讨了技术在推动文化传播方面的核心作用。

大家好

一份通讯其实是两件事的结合:既是新闻,也是信件。在过去几个月中,我们剖析了加密行业的商业模式,可以说已较好完成了前者。今天,我想更多地做后者——写一封信给你们。

最近,一位我极为亲近的朋友对我说,有时最具颠覆性的做法,不是用宣言来阐释复杂情绪,而是用朴素直白的话语表达。因此,这一期,我也努力遵循这个思路,暂时替同事们执笔,聊一聊加密行业如果要实现百倍扩展,可能需要怎样的变革。虽然说不定最终还是写成了一份宣言。

尤其是,我会讲述,当加密技术从小众创新走向全球金融基础设施时,行业文化会如何演变,这又意味着什么。今天的故事融合了米开朗基罗、Hyperliquid和一份巴基斯坦的歌曲歌单。风格混搭得有点离奇,我知道。这也让我想起……

如果你正在构建有关文化形成、传播或者消费的应用,欢迎邮件联系venture@decentralised.co.。DCo背靠强大的资本分配网络,多家成长型协议深度合作,以及支持我们内容创作的研究引擎。或许我们能为你提供助力。

最后,如果你读得喜欢,欢迎在品牌账号(@decentralisedco)上@我们,反馈你的想法。每一次点赞都是我们的动力源泉。

故事正式开始。

要点速览——加密行业面临“极度金融化”困局,难以跨越早期阶段。未来真正能规模化的产品,其交易属性只会占全部功能极小一部分。

Web3应用若想实现飞跃,必须构建能让用户反复回归且回归理由不仅仅是“交易”的产品。正如互联网只有1%的人会发帖,未来Web3原生应用里或许也仅1%的用户会发生链上交易。加密本身既是文化,也是表达媒介。行业要想壮大,创始人必须兼顾两者。本文就是探讨这个观点……

大概只有这里能“同框”Mary Meeker、Jay Z和古腾堡。

我常想,米开朗基罗在绘制西斯廷教堂穹顶时心里在想什么。那是人类艺术史上最巅峰的杰作之一。但刚开始时,他其实压根不想接受这份差事。米开朗基罗最热爱的艺术是大理石雕塑——锤子、石料,还有人体,这是他的舞台。

那时,为未完成一位已故教皇的陵墓雕塑,他身负债务。教宗儒略二世要求他绘制教堂的湿壁画。米开朗基罗一度怀疑,这是同行设的圈套让他出丑,因为这个项目极为艰巨 他陷入“逝去教皇的遗愿”与“在任教皇的命令”双重压力中。

所有这一切,出自一位自认为并不是画家的艺术家。

那时,普通人不敢当面拒绝教皇,于是他接受了委托,在1508至1512年间耗时四年绘制穹顶。这项任务让他极为痛苦,甚至写诗自嘲像一只弓腰的猫。其中一句让我印象深刻:

“我的绘画已死。

Giovanni,为我辩护,守护我的尊严。

我不在合适的位置——我不是画家。”

选择献身艺术的人,或许对这些处境并不陌生:工期延误、做着不是本心喜欢的事、以及自我价值的反复怀疑。但请注意,他一边自称“不是画家”,一边创造着文化和历史。

诗中Giovanni指的是Giovanni da Pistoia。不过,对本故事而言,更相关的是另一位Giovanni——Giovanni Medici。他与米开朗基罗是青梅竹马。米开朗基罗少年时即被带到梅第奇-里卡迪宫,得洛伦佐·梅第奇赏识栽培。

梅第奇家族是中世纪欧洲著名银行家族。可以把他们当作15世纪的JP Morgan或SoftBank,只不过他们是文艺复兴的金融建筑师,是真正的“游戏教父”。

正是因为当时最强大的银行家支持他,我才能在米开朗基罗穹顶画作完成520年后,写下他的故事。历史上,资本与艺术通力合作,共同塑造我们所谓“文化”的一切。几乎所有社会敬仰的杰作背后都少不了大量资本投入。事实上,米开朗基罗未必是同代最顶尖的艺术家。

横亘历史,有无数艺术家对人类情感捕捉更深刻,但我们对此所知甚少。一部分原因是他们没进入资本圈层,另一部分原因是有的艺术家把最好的作品尘封未发。(请大胆发表!)

现代媒体的运作方式则更有意思。现代“西斯廷教堂”不在欧洲,而在互联网上。每天你都在X、Instagram、Substack上“打卡”。当代的“米开朗基罗”们无需梅第奇的支持,只期待算法的青睐。现代“梅第奇”则会收购“教堂”,把自己头像挂上去。例如Elon Musk在收购X后,让自己推文的浏览量猛增。新时代的“众神”构建了自己的“神殿”。

技术极大加快了文化变迁。短视频时代,表情包成了文化构建的乐高。更需资本推动。如果没有数十亿美元的投入,Facebook等平台难以崛起;再如相关法规保护创始人不因用户言论入狱。试想,如果你能因亲戚发的种族表情包去告扎克伯格,会是怎样一番景象?

技术是当今文化变革的杠杆,加速人类表达方式的演变。每项技术终将对文化赋能,推动媒介变革。

我一直在想,技术、文化与资本如何在时间中交融。技术一旦规模化,就吸引资本;一旦资本介入,技术表达方式逐渐“钝化”。行业从极端强调去中心化,转而关注“更优的单位经济”,从批判银行变为称赞银行分发数字资产。这种转变极其有趣——它影响着创始人的讲故事方式和CMO的行业叙事。

但在往下聊之前,不妨先梳理下媒体本身的进化路径。

演化

人类天生就擅长表达自我。自打学会在洞穴里用树汁作画,我们就不断留下思想与情感的痕迹——有关动物、神、情人、渴望与忧虑。媒介一旦网络化,表达就更丰富了。

可能你没注意,我们的Logo里,有一台手摇印刷机,是致敬古腾堡和信息传播的悖论。当古腾堡15世纪末印刷《圣经》,他或许想不到自己的发明会极大地促进思想传播。

比如,17世纪,科学年鉴(almanacks)在欧洲已成主流阅读。印刷和流通能力提升助推科学革命。人们可以公开说“地球不是宇宙中心”而不用担心被烧死

如上ngram所示,文献中“faith”出现降低,“love”崛起。并非全欧洲抛弃了信仰,只是媒介变了。起初传播信仰的工具(印刷机),反而反向助推信仰式微。

印刷机是科技/信息一旦释放,轨迹难以逆转的象征。

它让书面媒介从公共品变成私人用品。18世纪前后,人们开始不再朗读,而静默独自阅读。逻辑很简单,在印刷普及前,书籍和识字率都稀缺,所以阅读行为本质上是社交:一人读,众人听。印刷让书价变低,贵族有了余暇,沉浸式个人阅读成为主流。对书中观点失控导致道德恐慌

家长们担心,孩子不去参与工业革命,却在空闲时读爱情小说……媒介的本质,从公共转向私密。庙宇雕塑、修道院到私人传单,流通内容也从宗教转变为科学、浪漫和政治——这些话题直到印刷出现前,无法在私人场合传播。

教会、王权、贵族没必要去出版分析权力运行机制的文本。

这一变革促进了18世纪末美国和法国的政治动荡。咱们别细究枝节,下一个世纪还有媒体的新革命要讲:广播、电视和伟大的互联网!

变现方式将重塑媒体行业。广播、电视靠同时收看人数变现,所以无法专注小众细分。黄金时段总播新闻,毕竟要全家人一起看。

节目内容也趋于主流一致。(《王冠》中的这一幕,很好展现了电视如何让女王走进民众。)

引自Ben Thompson文章

Ben Thompson在这篇文章里精彩呈现了媒体细分化趋势。六十年代,我若想写新技术(如借记卡),很难在网络上找到足够受众,内容会更聚焦本地圈层。互联网则改变一切,我可与全球关注数字经济的人沟通。我们的用户覆盖162个国家。

这一切都源于互联网带来的规模。

而这种规模,反过来也加速了文化的扩散。

JK Rowling的《哈利·波特》、Jay Z的BlueprintDr Dre的耳机,共同点在于:它们是艺术作品,更因资本加持而广泛流行,并形成艺术与金钱的飞轮。

但这些变化背后有一个共同点。

那就是技术。

正是YouTube、Kindle、Apple Music等平台,将这些作品推向全球用户。文化不再局限于地方,变为全球观众共同消费,直接推动用户基数增长和单位经济优化。平台亦受益于用户聚集。

共识型文化是吸引大规模用户入场的绝佳切口。我写过SuperGaming如何用知名IP扩展游戏,如今下载量已逾20000万。

引自金融时报

AI和算法推送主导下,文化聚合加剧。现在青少年无需主动搜寻媒介,算法会自动反复推送强化其观念的内容。LLM的出现进一步加剧风险——内容不再是人生成,而是AI反复放大原有世界观,这甚至可能导致悲剧。反过来看,AI也被越来越多用于心理治疗

技术具有双面性。一方面,助力小镇青年认识世界、寻找榜样;另一方面,也是错误观点无限放大的场所。这也解释了社会为何愈发分裂:对话消失,算法主导。

我们用“爆款内容”取代了“故事传承”,用圈层点击率牺牲了深度。

事实还重要吗?只要有点击量。

当每人只有十五秒流量时,博眼球的BGM和短视频统治了一切。历史中的故事、情感和美德被压缩成短暂多巴胺喷射。人类体验最终变成无休止的下滑,一个接一个的新内容,如今的“老虎机”。曾经奶奶讲给孙子的故事,现在交由Google Gemini自动生成,没人有耐心与时间了。

我们用调侃式搭讪代替情书,手工珍贵被机器海量稀释。

加密行业与此有何关联?

要理解,先看行业本身的发展脉络。

转型

米开朗基罗到Jay Z,梅第奇到SoftBank,文化推广离不开资本。资本让更多人接受文化,而印刷、广播、互联网等技术推动其传播。资本既是艺术孕育所需,也是分发渠道必备。

当“表达媒介”本身变成金钱,会如何?

这正是加密市场面临的万亿难题。

加密最初想用赛博朋克精神替代银行。要知道,最早收到Satoshi白皮书的,多因加密软件与政府冲突。90年代,出口加密技术堪比输出核武。所以早期天然怀疑和排斥政府。

比特币的早期用户根本不是Fintech爱好者,而是丝绸之路一类的灰产和被银行封杀的组织。WikiLeaks被PayPal封了,转向比特币,Satoshi还说他们“捅了马蜂窝”。那是2011年,比特币还在边缘地带。行业被关注,是Ethereum在2014年ICO之后。2017年3月Cosmos ICO引爆了“万物上链”。

打车?上链。约会App?上链。政府?也要链改!

一切都要上链、代币化,因为世界需要去中心化——带点玩笑,但也是现实的无奈。

核心因素有两个:

  1. 以太坊智能合约让资产发行、转移、交易极为便捷
  2. 链上资本形成突破性创新。创始人绕开VC,直接从“社区”募资,其实就是那些炒币者。

ICO让VC股权有流动性,也让散户参与。高喊要革新VC,鼓吹“社区”共持资产(Token)、分布式治理(DAO),一度热血沸腾。

金融市场历史周期类似,极度乐观主导一切——直到价格归零。

市场成熟后,分裂出两类用户:量化派和“农民”。

  1. 量化派多为高阶交易员,靠资金、信息、金融认知套利
  2. 农民是普通用户,为协议提供“劳动力”。我自己也多是给协议输出内容,换取代币。更广泛意义上有无数“空投农”。

甚至不发Token,叫“积分”照样能卖梦想。

行业从“颠覆体制”演变为只盼空投补贴度熊市。


那是美好的时代。图片来源

从此,没人关心“去中心化”,大家只盯着“哪个Token能涨得最多”。这与媒体自身演变一样:从私人“消费媒介”到社会“声望标志”。ICO热退潮后,发Token就很难再吸金。

但市场“信号”机制演化。Token价格开始依赖VC和交易所背景定价。

行业如所有新生事物,边走边试。到底叫别人ser对吗?DAO电话要不要参?无所谓。创始人拿DAO Token买豪宅,Snoop Dogg在元宇宙买地产,或许还真该去看看Dr Dre是不是还是Dr D.R.E

Discord群人数被当做“社区”,Token价格成了“产品”标志,忽略了无数估值十亿美元的协议每日收入不足100美元。把“问题讨论能力”混淆成“执行力”,把技术名词误判为创新。

比特币ETF行情爆发,山寨币却没涨,大家终于认清现实。

2024年meme币热,其实寓意行业醒悟——原来“波动性”就是“产品”。只要涨,只要发行机制看似公平,大家就愿意投机。从WIF、Fartcoin到一堆莫名其妙的币,大家终于明白,有时连投机资产本身也能成为表达方式。唯一的共识只有一个:

逐利。

行业从“信仰”或“技术”转向“行为经济学”,重心变为“交易”。这当然合理,毕竟区块链是“货币高速路”。但与此同时,另类“加密文化”也悄然浮现。

真正能规模化的产品,多半抓住了在圈外人看来极为“离奇”的用户行为。例如Layer3,表面像空投农民的工具,实际已成长为百万级Web3用户入门闭环,涵盖声誉、钱包、Swap、多链支持。早被看作“任务平台”,而今新项目冷启动都离不开它(我们自己的项目也在用)。


你会想到2021年会是这样吗?图片来自Pudgy Penguins Twitter

同理,NFT被认定为“死技术”,Pudgy Penguins却做出了范例,与沃尔玛合作打造超1000万美元营收,品牌全网资产累计曝光超1200亿次,日均IP流量约30000万。Pudgy把加密原生模型带出新玩法:同零售商合作,用Web2社交引爆流量。

这些案例都在追问:加密文化究竟是什么?是无脑炒meme?是天天合约爆仓?还是赌昨晚刚上架的AI题材币,只因AI即将颠覆就业、必须两年内逃离“永久中产”?

市场已给答案:加密既是表达媒介,也是交易文化。用户认可其作为国际价值流转工具(所以稳定币成主流),但某些想法并未被市场买单,比如“Play-to-Earn”已惨淡收场,内容币暂未爆发。

每天看朋友在Instagram分享内容,却并不知自己的Zora内容价值几何,这其实很遗憾。

正如言论自由必有冒犯内容,全球资源协调也能被坏演员薅到极致。结果很简单,做烂了,没人再听你说,也没人买单你发的资产。Crypto Twitter或许正同步承受这两重代价。

必须承认,加密行业的进化与一切媒介如出一辙。无数沉寂书籍被遗忘,网络上堆积着数百万无人问津博客,社交媒体内容一天消亡,加密资产最终也会如此——四千万Token中多数终将归零。内容币未来或许也会像2021年NFT、2017年ICO一样,成为一代人的怀旧回忆。

所有事物的归宿其实都是湮灭,除非有文化内核。

文化核心在于交流方式。语言影响感知世界的方式。2021年前尚可用行话自娱自乐,但一旦要打破小圈层,就必须用大众语言进行沟通。这正是Decentralised.co一直努力的。

比如,交友App不需要标榜“用zk-proof驱动”,用户只关心能否约会。稳定币也不是比拼上了多少链,用户只要转账又快又便宜。用户只关心今天能用什么,不会在意未来可能会怎样。

行业愈发贴近C端,就愈加需要用普通网民顺畅易懂的表达。语言归根结底是社群认同与互动频率的结果,我们必须改变引导和留存新用户的方式。

新一代“梅第奇”将是注意力贩子。

新一代“米开朗基罗”则是定义资本流向的艺术家。

让我详细说明。

升华

用“赌场与咖啡馆”看加密生态。赌场资金流转快,但用户留不住,最终大多是庄家赢。咖啡馆则稳扎稳打,用户为环境故事流连忘返。宗教社会的教堂、寺庙亦是如此。咖啡或信仰是表象,真正让大家留下的,是故事与情感。


班加罗尔Champaca咖啡馆正是这样聚会交流、写作灵感的地方。图片来源

真正让人们长期回归的,是彼此分享的故事和交流。今天的加密社区,分享最多的却是K线图,一旦行情下跌,大家就没兴趣再回来。怎样让用户持续回归?怎么让加密技术真正突破?

得回到Web生态本身。

现代网络受两大力量驱动:

  1. AI和大模型浪潮下,创作者泛滥,人人皆创作,实则无人是真正创作者。用户需要拥有、变现和分发内容的新机制。
  2. 内容可验证性。AI生成的无休止内容能黏住用户,吸引流量带来广告收入。

加密带给互联网的最大价值,其实就是可验证性和所有权。这些观点并不新鲜,我们2023年就讨论过。而今,监管和资本态度的转变,意味着新机会窗口来了。

Web本质上用来自由表达,加密则让用户真正拥有内容分发管道与网络,也能自由发行、交易、持有资产。meme币热潮本质是“全民货币化表达”的极致。

刚有互联网时,人们想象的是工作机会,吸引真正大规模用户的,其实是娱乐与交友。meme资产是加密时代的娱乐设施,但因“损失效应”难以长红。也许,并非所有事都该变成交易。

只有1%互联网用户会发内容。对应加密世界,或许99%的用户在App里其实不用频繁交易。关键在于设计让用户因别的理由持续回归,而不是频繁参与链上交易。下一代C端加密应用的魔力,就在于此。

我知道,这似乎很矛盾。一方面区块链是“货币高速公路”、一切皆市场,一方面用户频繁交易导致流失。归根结底,注意力资源才是关键。

那会是什么样子?

以下是来自社交和娱乐领域的早期探索。

1. 以预测市场为核心结构的社交网络

现在预测市场平台会主动邀请大V在内容中嵌入预测市场,交易手续费反哺创作者。Twitter即将与Polymarket集成,这种“注意力+交易”融合模式有赖于加密技术支撑。


任其不足,加密圈还是唯一一个真的能下注“耶稣2025年归不归来”的地方,不过能开多大仓不得而知

2. 单位经济模型更优的音乐流媒体平台

Spotify单曲流分成只有$0.03-0.005,主因订阅费定价低。让创作者发行数字纪念品、平台从中抽成,分润就能提升。比如,我很乐意入手一张Fort Minor《Rising Tied》签名黑胶。

也许,黑胶在链上发行,线下随时提货。这类新商业模式已在小领域出现。比如你可以在Courtyard买卡包,但社交与流媒体还在各自为战。

这不是否定金融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我们聊过HyperliquidJupiter等高收入应用,因为它们是当代的银行。资本集中才能试水新工具、吸引眼球。

但要长久,还是要让用户为别的理由反复回归,不能只靠投机。交易体验必须进化。

这一切让我思考,究竟什么才算“文化”?

文化是每个人心中念念不忘的故事集合。比如我和巴基斯坦打车司机互推歌曲,因爱人一句“妈妈生病就用Kheer哄我”而在Instagram收藏甜品食谱,被人问起印度电影,总是推荐《Jab We Met》《Veer Zaara》《Laapatha ladies》。

还有,为了祈祷亲人康复,会去家族三代常去的教堂。

这些都没有金钱交易,但正是故事和情感搭建起的共同体让这些瞬间永远难忘、价值无可取代。生活的密度由此提升,产品也会映射出这种底层感受。

长期品味苹果产品,你会体会到Steve Jobs迪士尼时期的影响。拿起iPhone,你能感受到他极致美学的追求,这也是为什么哪怕变化再小,大家仍年年买新iOS

Web3产品极少有这种“文化底座”的规模化复制,Web2则靠精心打造。Facebook首发聚焦常春藤校友社群,Quora一度成为硅谷开发者互相输出的宝地,Substack到现在还是Web优质文学聚集地。Web3同样有自己的“文化底板”。

如果你长期关注PumpFun、Polymarket,对新文化萌芽体感更深。行业尚幼,难以凝聚。

技术变革不仅改变了表达媒介,也让美好事物发生的概率上升。比如40%的伴侣来源于网络,这其实正体现了科技的本质:左手重塑表达方式,右手提升美好随机事件的发生概率。

如果我们只把加密当作投机引擎,等于主动放弃了无数新机会。

或许,是时候把加密视作表达媒介,真正构想一种全新行业文化。

向新文艺复兴致敬,

Joel John

免责声明:

  1. 本文转载自[Decentralised.co],版权归原作者[Joel John]所有。如有异议,请联系Gate Learn团队,我们将妥善处理。
  2. 免责声明: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3. 译文由Gate Learn团队翻译,除特殊说明外,禁止转载、分发或抄袭本译文。
* 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文不作为 Gate 提供的投资理财建议或其他任何类型的建议。
* 在未提及 Gate 的情况下,复制、传播或抄袭本文将违反《版权法》,Gate 有权追究其法律责任。

分享

币圈日历

项目进展
泡泡玛特 mini 版 LABUBU 新品线上发售时间为 8 月 28 日 22:00,线下发售时间为 8 月 29 日。
LABUBU
2025-08-28
开发者训练营 Camp Mamo
Celestia已开启Camp Mamo的注册,这是生态系统首个实操开发者训练营,将于8月4日至29日举行。这个为期四周的在线项目旨在为开发者提供基础知识和实用技能,以便在Celestia上进行开发,为即将到来的全球黑客马拉松Mammothon 2做准备。
TIA
2.07%
2025-08-28
有问必答
Delysium 将于 8 月 29 日举办 AMA。
AGI
0.52%
2025-08-28
阿姆斯特丹AIDev峰会
Nosana 将参加由 Linux 基金会主办的 AIDev 峰会,该峰会定于 8 月 28 日至 29 日在阿姆斯特丹举行。会议预计将聚集专注于构建生成式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开源基础的开发者。
NOS
-4.36%
2025-08-28
强持有人发行(SHO)! CBT
没有其他信息。
CROSS
2025-08-28

相关文章

Gate 研究院:BTC 突破 10 万美元大关,11 月加密货币交易量首次突破 10 万亿美元
进阶

Gate 研究院:BTC 突破 10 万美元大关,11 月加密货币交易量首次突破 10 万亿美元

Gate 研究院周报,过去七天比特币震荡上行涨 8.39%至 100,550 美元,受利好破 10 万创历史新高,需关注回调支撑位。 过去 7 天 ETH 价格累计涨 6.16%至 3,852.58 美元,现处于上升通道,后续需关注关键位突破情况。 灰度申请将 Solana 信托转为现货 ETF。比特币突破历史新高,Coinbase 溢价飙升,美国市场参与者购买力强劲。本周多个项目成功完成了融资,涉及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共融资 1.03 亿美元。
12/6/2024, 3:08:05 AM
Gate 研究院:2025 年 Q1 加密货币市场回顾
进阶

Gate 研究院:2025 年 Q1 加密货币市场回顾

Gate 研究院最新发布的《2025 年 Q1 市场回顾报告》全面汇总并分析了 2025 年第一季度的市场行情、链上数据、热点动态、安全事件、行业融资以及未来展望,提供了对加密市场整体表现与关键趋势的深入见解。
4/8/2025, 9:04:12 AM
Gate 研究院:迷因币 (Memecoin) 板块与比特币价格的联动关系研究
进阶

Gate 研究院:迷因币 (Memecoin) 板块与比特币价格的联动关系研究

本文深入探讨了迷因币(Memecoin)与比特币价格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了它们在价格趋势、交易量和市场情绪等方面的关系。通过数据收集、统计分析和案例研究,发现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受市场情绪、投资者行为和政策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研究概述了比特币和Memecoin的市场发展历程,探讨了影响价格的关键因素,并对未来趋势进行了预测。文章还为投资者、监管机构和行业从业者提供了建议,旨在促进加密货币市场的健康发展,提高投资决策的合理性。
1/14/2025, 2:28:17 AM
Gate 研究院:加密货币市场 2024 年发展回顾与 2025 年趋势预测
进阶

Gate 研究院:加密货币市场 2024 年发展回顾与 2025 年趋势预测

本报告从市场概览、热门生态、热门板块、以及未来趋势预测四个维度,全面剖析了过去一年的市场表现及未来发展方向。2024 年,加密货币总市值突破历史新高,比特币价格首次站上 10 万美元,链上现实世界资产(RWA)与人工智能板块快速崛起,成为推动市场增长的重要动力。同时,全球监管环境逐步清晰,为 2025 年的市场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24/2025, 8:18:07 AM
Gate 研究院:2024 年 SocialFi 格局探索:前行之路、市场洞察与未来趋势
进阶

Gate 研究院:2024 年 SocialFi 格局探索:前行之路、市场洞察与未来趋势

尽管 2024 年 SocialFi 的规模远远低于其他赛道,但考虑到社交类项目强大的裂变属性和吸引力,世界的目光可能会重新聚焦在社交赛道。本报告将基于数据分析,深入探讨 2024 年 SocialFi 市场 的整体表现,从市场规模、用户增长、代表性项目表现、代币表现、融资情况等多个维度,全面揭示 2024 年 SocialFi 市场的发展情况。
6/3/2025, 8:18:41 AM
Gate 研究院:10 月加密货币市场回顾
进阶

Gate 研究院:10 月加密货币市场回顾

Gate 研究院月报:10 月受到美国大选结果的不确定性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影响,市场总市值在 2.2-2.5 万亿美元之间波动,市场呈现出观望状态。Solana 的日活跃地址数量大幅增长,在 10 月 29 日达到 817 万,当月环比增长率达 39.7%。MEME 交易的活跃或推动了链上活跃地址数量的上升。Web3 行业共吸引 96 笔融资,总额高达 7.93 亿美元。其中,钱包和 CeFi 赛道最为火热,分别斩获 2.1 亿美元和 1.53 亿美元的融资。
11/15/2024, 6:46:37 AM
即刻开始交易
注册并交易即可获得
$100
和价值
$5500
理财体验金奖励!